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120篇

个人描述

永远奔跑,自强不息,每每看见最新最灿烂的日出,永远微面对生活,笑面对世界!

戴明扬《广陵散考》二

2012-02-15 14:44 阅读(?)评论(0)

    

九 、《广陵散》之寓意
古操之名,不得其解者甚多,非独《广陵散》也。而《广陵散》之寓意,则尚有可明者。此谱既传自隋宫,当必略存魏晋之旧。观其每段题名,即知所指为聂政之事矣。
?     楼钥《谢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诗》云:“别姊、取韩相,多用聂政事。”
?     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云:“完颜光禄请张崇为谱序,崇备序此事。渠云:‘验於琴谱,皆刺客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之事,特无与扬州事相近者。意者,叔夜以《广陵》名曲,微见其意,而终畏晋祸;其序其声,假聂政之事为名耳。韩皋徒知托於鬼神以避难而不知其序其声皆有所托也。’崇之论似是而非。余以为叔夜作此曲也,晋尚未受禅。慢商与宫同声,臣行君道,指司马懿父子权侔人主,以悟时君也。又序聂政之事,以讥权臣之罪不啻侠累,安得仗义之士以诛君侧之恶,有所激也。不然,则远引聂政之事,甚无谓也。”
?     清姚配中《一经庐琴学》云:“嵇叔夜游洛西,遇古人,授以《广陵散》。此文士之寓言,搜神志怪之谈耳。谓人不足知,则托之仙;谓世无或传,则属之古。而要非实录也。”
?     杨宗稷《琴镜续广陵散谱跋》云:“广陵、太山皆以地名曲。左思《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齐之土风歌谣讴吟曲名。’安知《广陵散》非扬州土风古歌曲?蔡邕《琴操•聂政刺韩王曲》云:‘聂政作。政父为韩王所杀。政学涂,人宫,刺王不得。去太山,遇仙人,学鼓琴;七年而琴成。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见,使弹琴。政援琴而歌,琴中出刀刺王。’崇知有聂政刺韩王事,何以不知有《聂政刺韩王曲》?耶律晋卿谓指司马懿父子权侔人主,以悟时君。然又何以托於鬼神,虽其甥求之亦不得耶,曲中各段命名,皆舆聂政刺韩王为父报仇之旨相合。其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即非聂政自作,亦必为彼时曾听聂政弹琴者摹拟之作。但何以改名《广陵散》,惜其说不传耳。”
案解《广陵散》者,自韩皋、张崇、耶律楚材至杨氏而愈明,然犹有未达也。叔夜之於此曲,但托其忧愤之怀,虽孝尼亦不令闻,更何从以悟时君耶?
又考《战国策》载聂政刺韩相韩傀,兼中烈侯。(《韩子•内储说下》作哀侯。舆《史记•世家》哀侯非一人。)《史记》韩世家於烈侯三年书“聂政杀韩相侠累。”(即韩傀之字。)均未言报父仇而学琴。又政之所刺为韩相而非韩王。(《论衡•书虚篇》云:“传尽言聂政为严翁仲刺杀韩王。此虚也。夫聂政之时,韩列侯。列侯之三年,聂政刺韩相侠累。十二年,列候卒。舆聂政杀侠累,相去十七年。而言聂政刺杀韩王。短书小传,竟虚,不可信也。”)《琴苑要录》引《琴书》所列曲名有《刺韩相》。注云:“聂政作。”楼钥《谢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后跋》亦云;“正声第一拍名《取韩相》。”叔夜之意,以侠累比司马昭。如谓刺韩王,则叔夜岂欲死其君耶?必不然矣。
?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云:“琴操纪事,好与本传相违。”
?     《通志•乐略》云:“琴操所言者,何尝有是事?琴之始也,有声无辞。但善音之人,欲写其幽怀隐思,故取古人悲忧不遇之事而以命操。或有其人而无其事;或有其事,又非其人,或得古人之影响,又从而滋蔓之。君子之所取者,但取其声而巳。取其声之义,而非取其事之义。琴工之为是说者,亦不敢凿空以诬古人;但借古人姓名而引其所寓耳。”
郑氏此论,虽不尽然;然琴橾一书,多出臆度,则固彰彰者也。当时有《聂政刺韩王之曲》,琴操乃从而为之辞。政学琴之事不可据;谓政刺韩王以报父仇,则尤不可据也。自唐以来,琴有《易水》之曲。如其傅会,不将谓此为荆轲之所作耶?
《广陵散》之所寓者,自为聂政刺韩相,不必定由《聂政刺韩王曲》而改名。此两者作曲之人,流传之地,或皆不同也。至叔夜之於此曲,则正取其事之义耳。又此曲固非政作,更非被时曾听政弹者摹拟之作;乃后人所作,以写政刺韩相之事也。
叔夜痛魏之将倾,其愤恨司马氏之心,无所於泄,乃一寓於《广陵散》;盖冀刺杀韩相之事复见於其时。其答二郭莳云:“豫子匿粱侧,聂政变其形。顾此怀怛惕,虑在苟自宁。”可知此志固久蓄於中者。但恐久与世接,人将识其诛伐之心,故托之鬼神,而不轻以示人也。不然,磊落如叔夜,何至吝於一曲哉?至由聂政刺韩相之事而制为琴曲,冠名《广陵》,其义未可以强求。
?     《梦溪笔谈》卷五云:“或者康借此以谏讽时事。散为曲名,广陵乃其所命,相附为义。”
此说则必不然。叔夜之前,已有《广陵散》;魏之扬州非故广陵之地。说已详前。且聂政非广陵之人,韩亦非广陵之地,叔夜以此命名,亦无谓矣。
沈氏知散为曲名,驳韩皋散亡之说,本已得之。而仍有取於韩皋所说王凌毋丘俭之事,谓命名《广陵》,借以谏讽。此其误舆皋同也。(赵绍祖《消暑录》云;“沈氏谓散为曲名者是也。而仍欲附会韩皋之言,则考之不审。沈氏能引(雕)书,而尚怍此疑,何耶?”)
清朱翊《埋忧集》载康熙间勾曲道士忘筌弹《水仙操》,谓人曰:“此调自伯牙传至嵇康,名《广陵散》,所谓‘观涛广陵’也。康死,此调遂绝。余特以意谱之耳。”案伯牙以《水仙操》名,叔夜以《广陵散》名,此遂借“广陵观涛”混而一之。览者或谓其得广陵之确解,而不知实小说家之妄言也。
今所传水仙操,亦与《广陵散》大殊其趣矣。余以为后世方士乐曲,寓故事者亦多。此名《广陵散》者,当为广陵流传之曲,如《东武》《太山》之类。此本方士之曲,故乐书入之俗部尔。

十 、慢商调之取义
《广陵散》为慢商调,此盖古谱所同。
?     韩皋云:“缓其商弦,舆宫同音,是知臣夺君之义也。”
?     楼钥云:“晋史称‘《广陵散》於令绝矣。’而韩皋论之甚详。且其所谓哀愤躁蹙惨痛迫胁之昔,始末具见;而尤致意於宫商二弦,至乱声而愈觉痛快,必非后人能作。”
?     宋徐理《琴统》云;“世传《广陵散》为慢商调。所缓之弦乃第二弦,所同之音乃第一弦。则是以黄锺之律推其调也,但第三弦合改仲吕为黄钟角,则慢二始得为慢商;不然,则成仲吕慢羽矣。犹喜三缓散声用之绝少,所以於广陵之曲无乖也。”
?     元袁桷题徐天民草书云:“瓢翁一日言:中散《广陵散》漫商,君臣道丧,深致意焉。至毛敏仲作涂山,专指徵调,而双弦不复转调,舆嵇意合,非深知音者不能。”
?     清吴灴《自远堂琴谱》云:“慢商慢羽二十余调,虽存其名,实无其曲。良以律吕失度,宫徵乖谬,有弹而不成声,和而不能和者,是以终不获传也。”
?     冯水《琴韵调弦》云:“慢商,慢二弦一徽。以一弦三弦为宫考之,皆不合律。但似就一弦为宫者。慢二,故名为慢商。”
?     杨宗稷《琴镜•蕉庵琴谱木广陵散跋》云:“原注:‘慢商调,慢二弦一徽。’即相传臣夺君之说。以一弦为宫为君,二弦为商为臣。惟必由三弦为宫之宫调,(即常用之正调。)先转慢三弦一徽之角调,以一弦为宫,二弦为商;然后再慢二弦一徽,方能谓之慢商。此曲一六弦背用十一徽,足证实为角调所转。但不宜又用三弦九徽,自相矛盾。如谓用正调不慢三弦,则二弦当为羽。慢二弦一徽,是慢羽,而非慢商。且用正调三弦散音,则全曲音节不和,无怪乎问津者难其人也。”
?     又《琴镜续•风宜玄品本广陵散》注云:“慢商调。借宫调,不慢三弦。以一弦为宫;慢二弦一徽,舆一弦同音。”又跋云:“至於一二弦同声之理,因段句之末,多用泼刺滚拂指法,收一弦宫音;非慢二弦同声,常有异音犯指,无所谓君臣也。”
于此可论者有二:即是否慢商,及是否夺君也。
案此曲收一六弦,曲中用三弦散声处极少。乃借宫调之弦,弹徵调之曲,所谓借徵调者也。琴中徵调,应慢三弦一律为角。今一概不慢,而借宫调之弦,避三弦散声(清角)鼓之。今所传《梦蝶》《白雪》《羽化登仙》等曲,在在皆是。《广陵散》慢二弦同宫。二弦即徵调之商弦,故曰慢商调。此乃先改调,后取音;欲如此弹,故如此慢也。诸家俱未明此,遂觉慢商不成为调,而作疑似之谈,盖由被宫调以一弦为宫之说所感。不知一六弦为宫者,乃以宫调徵声为宫之徵调。三弦为宫者,方为宫调也。(明宋濂《跋太古遗音》云:“士大夫以琴鸣者,恒法杨守斋缵,以合於晋嵇康氏故也。”又云:“缵以仲吕为宫。”案以仲吕为宫,即以三弦为宫也。)

又案古以五弦配君臣民事物而言。
?     《汉书•律历志》云:“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
?     杨雄《琴清英》云:“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化。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     桓谭《新论》云:“文武各加一弦。五弦第一为宫,次商、角、徵、羽。余二弦为少宫,少商。”
此曲一二两弦,要在宫商之位,不论以一弦为宫,三弦为宫也。宫商君臣之牵合,本无足言。但今人虽以为腐,而古人实有此心。叔夜之弹此调,当有“以臣夺君”之见存焉。韩皋此说,独未可。

 


相关阅读:
幽流读书译《与山巨源绝交书》 (太狂生, 2010-3-03)
《幽愤诗》译注 (太狂生, 2010-3-03)
《世说新语》之嵇康 (太狂生, 2010-3-03)
《世说新语》之钟会 (太狂生, 2010-3-03)
吕安《与嵇生书》 (太狂生, 2010-3-03)
风入松 (太狂生, 2010-3-03)
【戴版嵇康集附录】楼钥: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 (太狂生, 2010-3-03)
【戴版嵇康集附录】楼钥:弹广陵散书赠王明之 (太狂生, 2010-3-03)
【戴版嵇康集附录】杨宗稷:广陵散谱跋 (太狂生, 2010-3-03)
【戴版嵇康集附录】冯水:重刻广陵散谱序 (太狂生, 2010-3-03)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