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嵇康所作之曲
二,嵇康所习之曲
三,嵇康之受广陵散
四,韩皋之广陵散解
五,韩皋之谬误
六,晋后广陵散之流传
七,广陵散谱
八,(左月右瞿念啥?)仙谱之时代
九,广陵散之寓意
十,慢商调之取义
一,嵇康所作之曲
叔夜所作之曲,相传有《嵇氏四弄》及《风入松》。
? 宋僧居月《琴曲谱录》云:“长青、短青、登高引望、长侧;此四曲谓之嵇氏四弄。多贴蔡邕五弦,通为九弄。”
? 明钞本《琴苑要录》引《琴书》云:“秋声、渌水、幽居、秋思、坐愁;以上蔡邕五弄。长青、短青、长侧、短侧;嵇氏四弄。通为九弄。”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蔡氏五弄”下引《琴议》云:“隋炀帝以嵇氏死弄蔡氏五弄通谓九弄。”
? 宋陈旸《乐书》卷一百二十《琴操》云:“汉末太师五曲,魏初中散四弄,期间声含清侧文质殊流。”
? 又卷一百四十一《琴曲》下云:“昔人论琴弄吟引,有以嵇康为之者: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之类是也。”
? 又卷一百四十一《琴调》云:“嵇氏四弄,会附正声,可类尚书。”
? 元袁桷“听徐天民草书”云:“蔡氏四弄,嵇中散补之,其声无有雷同。”
长清、短清或作长青短青。
? 明(左月右瞿)仙《神奇秘谱》载其曲,注云:“汉蔡邕所作也,取兴于雪。”
? 清唐彝铭《天闻阁琴谱》纪事云:“长沮、桀溺二隐士作大游、小游、长侧、短侧。”
? 旧钞本《操缦指诀》云:“长侧、短侧、大游、小游:以上四曲,长沮、桀溺作。”(古杂操)
? 《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崇文总目》列沈氏《琴书》一卷,原释云:“沈氏撰,不著名,首于嵇中散四弄,题赵师法撰。盖诸家琴谱,沈氏集之。”
? 元袁桷《示罗道士》云:“杨司农(左丝右赞)讳其所自谱,首于嵇康四弄。”
据此则长清、短清或谓蔡邕作。长侧、短侧或谓长沮、桀溺作。此曲久佚,故后世补撰之。
? 杨(左丝右赞),宋初人。赵师法所撰不知与杨氏之谱孰先,及有无渊源也。
? 《琴苑要录》引《琴书》云:“风入松,雍门周作。”
? 《乐府诗集》卷六十“风入松歌”下引《琴集》云:“风入松,晋嵇康所作也。”
? 《操缦指诀》云:“晋嵇康作词,存对音”(花木名操)
? 明杨西风《琴谱大全》载《风入松》一曲,商意一段。注云:“歌也,晋嵇康所作。”
此谓歌词亦叔夜作,想当然耳。
长清、短清、长侧、短侧、风入松,皆见与《琴历》(初学记十六,太平御览五百七十八引。)皆三十六杂曲之一(见《通志乐略》)。而作者,则说各不同。凡著名之曲,说者多随意归之古人。此如《三峡流泉操》或谓商陵穆子作,或谓伯牙作,或谓阮籍作,或谓阮咸作,实皆未必然也。
二、嵇康所习之曲
叔夜善抚《广陵散》,人尽知之。此外尚有《楚明光》、《太平引》。
《艺文类聚》四十四引蔡邕《琴赋》云:“饮马长城,楚曲明光,”《琴操》云:“楚明光者,楚王大夫也。昭王得(王涡)氏璧,欲以贡赵王,於是遣明光奉璧之赵郡小。羊由甫知赵无反意,乃谗之於王曰:‘明光常背楚用赵;今使奉璧,何能述功德?’及明光还,怒之,乃作歌,曰《楚明光》。”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九引吴均《续齐谐志》记云:“王彦伯,会稽余姚人也。赴告还都,行至吴邮亭,维舟中渚,秉烛理琴。见一女子披帏而进,取琴调之,似琴而声甚哀,雅类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识此声否?’彦伯曰:‘所未曾闻。’女曰:‘此曲所谓《楚明光》者也。唯嵇叔夜能为此声;自此以外,传习留数人而巳。’彦伯欲受之。女曰:‘此非艳俗所宜,唯岩栖谷隐可以自娱耳。’”
《乐府诗集》卷六十《宛转歌》下引《续齐谐记》,《楚明光》作《楚明君》,王彦伯作王敬伯.《琴曲谱录》云:“楚光明操,楚光白制。”《续通志•乐略•楚明妃曲》注云:“汤惠休作。或云:‘惟嵇康能为此曲,以后传习数人而已。’”案《琴历》所列琴曲,兼有《楚妃歌》《楚明光》。《文选•琴赋》注引石崇曰;“《楚妃歌》,莫知其所由。”《琴曲谱录》云:“《楚妃歌》,息妫制。”《续通志》之《楚明妃》,乃误合二名为一也。
《天闻阁琴谱》引《通礼纂义》云:“尧使无句作琴五弦,作太平引,神人畅。”(案《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七引《通礼纂义》云;“尧使无句作五弦。”无“作太平引”句。不知《天闻阁谱》何所据也。)《操缦指诀》云: “‘太平引’,尧作。嵇康曾神授此引”(《庙堂雅颂•名操》)《文选》向子期《思旧赋》云:“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李善注:“《文士传》曰:‘嵇康临死,颜色不变,谓兄曰:向以琴来不?兄曰:已来。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於今日邪!’《康别传》:‘临终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世说新语•雅量篇》注引《文士传》略同。)《文选》六臣本《思旧赋》李善注引干宝曰:“广陵散於今绝矣!”《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九引《竹林七贤传》曰:“嵇康临死,顾视曰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惜固不与。《广陵散》於是绝矣。’”《晋书》本传所纪略同。《魏志•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曰:“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既而叹曰:‘雅音於是绝矣。’”又引《康别传》临终之言,而云:“与盛所记不同。”《别传》未言弹琴,《魏氏春秋》未言所弹何曲。除《文士传》外,各书称叔夜临刑弹琴,皆指《广陵散》而言。徐昂《畏垒笔记》云:“临命而作《太平引》,恐无是理,当以干令升《晋纪》作《广陵散》为正。”洪亮吉《北江诗话》云:“李善注《思旧赋》引《文士传》云:‘《太平引》绝於今日耶!’又引《嵇康别传》曰:‘广陵散於今绝矣。’据二书,则《太平引》、《广陵散》当系二曲。康临刑所弹者《太平引》,而又忆及《广陵散》也。”案洪氏分二曲为所弹所忆,固未必得之;而二曲之非一事,则似可无疑。张云璈《选学胶言》据《文士传》之说,因疑《广陵散》别名《太平引》,则更属臆度矣。
三、嵇康之受广陵散
《晋书》本传云:“康尝游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水经洧水注》引司马彪云:“华阳,亭名,在密县。嵇叔夜尝采药於山泽,学琴於古人,即此亭也。”《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九引《灵异志》云:“嵇中散尝行西南出。去洛数十里,有亭名华阳,投宿。至一更中,操琴;闻空中称善声。中散抚琴而呼之曰:‘君何以不来?’此人便答云:‘身是古人,幽没於此,数千年矣。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故来听耳。而就终残毁,不宜以接侍君子。’向夜仿佛渐见,以手持其头。遂与中散共论声音,其辞清辩。谓中散:‘君试过琴。’於是中散以琴授之。既弹,唯《广陵散》绝伦。中散从受之,半夕悉得。与中散誓,不得教他人,又不言其姓也。”《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与此同,而辞更繁。《太平御览》又引《大周正乐》云:“嵇康宿王伯通馆。忽有八人云:‘吾有兄弟为乐人,不胜羁旅,今授君《广陵散》。’甚妙,今代莫测。”余书纪授《广陵散》者,《如异苑》谓为黄帝伶人。《广博物志》引《真仙通鉴》谓为尧时掌乐官,兄弟八人,号曰伶伦。(明郎瑛《七修续稿》《广陵散》条,即误用此说。)皆附会鬼神之说,而益加鄙俗,兹不具录。
四、韩皋之广陵散解
昔人以《广陵散》为叔夜所作,以刺当时,唐韩皋即有详说。《旧唐书•韩滉传》云:“皋生知音律。尝观弹琴,至《止息》,叹曰:‘妙哉,嵇生之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乎!其音主商,商为秋声。秋也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义晋乘金云,商金声;此所以知魏之季而晋将代也。慢其商弦,舆宫同音,是臣夺君之羲也;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王凌都督扬州谋立荆王彪。毋丘俭、文钦、诸葛诞相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匡复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成败散於广陵,故名其曲曰《广陵散》;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止息》者,晋虽暴兴,终止息於此也。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意,尽在于是矣。永嘉之乱其应乎!叔夜撰此,将贻后代之知音者,且避晋、魏之祸,所以托之神鬼也。(故名以下十五字,据《新唐书•韩皋传》补)此传所称,与《卢氏杂说》同。(见《太平广记》二百三。宋张方平《广陵散诗》、俞文豹《吹剑录》,亦承此说。)又《大唐传载》称韩皋之说,有云:“广陵,维杨之地;散者,流亡之谓也。杨者,武帝后之姓也。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也。”(《唐语林》引此略同。)此更以杨姓附会扬州。宋朱长文《琴史》云:“《广陵散》之作,叔夜寓深意於其间,故其将死犹恨不传。后之人虽粗得其音,而不知其意。更历千载而后得韩皋,可以无慽矣。”《琴曲谱录》云:“《广陵散》,嵇康作。”自宋以来,遂多谓叔夜作《广陵散》。
五、韩皋之谬误
韩皋自谓知音者,然其谬误宋人即已言之。今撮举诸家之说,益以己见如下:
(一) 叔夜之前巳有《广陵散》
《白帖》十八引《琴历》所列曲名有《广陵散》,未注作者。《琴历》成於隋前,是其时尚未以为叔夜所作。
? 叔夜《琴赋》云:“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李善注云:“《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详所起。应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傅玄《琴赋》曰:‘马融覃思与《止息》。’引应及傅者,明古有此曲,转以相证耳。非嵇康之言出於此也。”
应璩略前於叔夜,已引此曲矣。(赵绍祖《消暑录》云:“应璩卒于嘉平四年,时王凌已死,而毋丘俭诸葛诞均未发难,俭死于正元二年,后三年,诞死于甘露二年,后五年。”)
? 又潘岳《笙赋》云:“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
? 《艺文类聚》四十四引孙该《琵琶赋》云:“《淮南》《广陵》《郢中》《激楚》。”
岳该与叔夜同时,年差幼耳,(叔夜死时,岳年十七。)岂於文中乃引叔夜所作之曲?且叔夜赋中所称皆古时曲名,必不以己作之曲属其间,此又浅识之所知矣。
? 《琴史》杜夔条云:“或云: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而韩滉条又云:“或云:‘叔夜传《广陵散》于杜夔之子。’盖与论乐耳,非授此曲也。”
此朱氏矛盾之辞。又於韩滉条盛称韩皋之解;而於袁准条复云:“据叔夜《琴赋》已有《广陵》《止息》。岂自古已立此名,而叔夜孝尼复润色之耶?”则又两可之说矣。此由所见之未明也。
? 宋何蓬《春渚纪闻》卷八《辨广陵散》云:“刘潜《琴议》称杜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按夔在汉为雅乐郎,魏武平荆州,得夔,喜甚,因令论制事。在夔巳妙此曲,则慢商之声,似不因广陵兴复之举不成而制曲明矣。”(郑兴裔《广陵散辨》,与此说略同。)
案刘潜梁代人,距权夜百馀年,其为此言,当必有所受也。
? 近人杨宗稷《琴镜续•广陵散散谱跋》云:“嵇康《琴赋》,古曲名甚多,《广陵》、《止息》,在变用杂起之列,可知决非康作,亦非康独有,不然,袁孝尼虽聪明天亶,何能一听即得三十三拍?”
案孝尼听叔夜弹《广陵散》,得四十一拍,或三十三拍,其说详后。今日流传之谱,固未必全为原声。然此曲含义至丰,其为长曲无疑,而孝尼乃一听即得之,此操缦家所决难置信。盖琴之为道,即同曲同谱,而弹者之轻重疾徐,变化各异。叔夜於《广陵散》特专工之;而孝尼固亦习此曲者,故於窃听之际,而得其取势之方。此则可能者矣。(杨宗稷《琴谱》云“所弹音节,或有异于他人耳。”)
(二) 散为曲名非败散之义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云:“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掺、淡、序、引之类。故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又应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知散为曲名明矣。”
? 王应鳞《困学纪闻》卷五云:“顾况《广陵散记》云:‘曲有《日宫散》《月宫散》《归云引》《华岳引》。’然则散犹引也,败散之说非矣。”
案《世说新语•雅量篇》云:“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中,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於今绝矣!’”
既云“请学此散”,则散明为曲名,犹应璩称为“清散”,潘岳称“名散”也。
又梁王僧孺《咏捣衣》诗云:“散度《广陵》音,掺为《渔阳》曲,《别鹤》悲不巳,《离鸾》断更续。”四句皆指古曲而言。掺为曲奏之通名,散亦皆同然也。
《艺文类聚》四十四引刘向《别录》云:“赵定善鼓琴,时闻燕为散操,多为之涕泣者。”此则散与操并举矣。
杨慎《升庵外集》卷二十一《广陵散》条云:“散乃琴曲名。《洛砷赋》:‘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散平声,在寒字韵。”按散字虽不必异读,而其为琴曲之名,则决然无疑。又案陈旸《乐书》卷一百十九《琴瑟下》云:“琴之为乐,所以咏而歌之也。故其别有弄,若《广陵弄》之类也。”然则古亦有《广陵弄》之称,则散为曲名,更可知也。(案《周礼》:“磬师掌教缦操,旄人掌教舞散乐。”注:缦谓杂声之和乐者也,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礼记•乐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疑散为曲名,即由散乐之义而来。散乐称散,犹缦乐之称缦矣。)
(三) 魏之杨州非故广陵之地
? 宋刘攽《中山诗话》云:“刘道原谓汉魏时扬州刺使治寿春,俭诞皆死寿春。是时广陵属徐州,至隋唐始为扬州,不可不察也。”(郑兴裔《广陵散辨》略同。)
? 王茂《野客业书》卷十六《广陵》条云:“西汉扬州治无定所;后汉治历阳,后治寿春,后又徙曲阿;至隋唐方治今之广陵耳。今之广陵,自后汉至晋皆属徐州;隋唐始为扬州耳。然则今之广陵之为扬州,亦未甚久也。”
? 《困学纪闻》云:“魏扬州刺史治寿春,亦非广陵。”
? 欧阳忞《舆地广记》云:“凌等为都督时,扬州治寿春;至隋始以广陵为扬州治。凌等起事,舆广陵殊不相涉。”
? 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业谈》云:“魏晋之际,扬州治所在寿春,与广陵无干涉。魏史所言地,如百尺,如顿丘,如安风津,皆非扬州之地也。”
案楚怀王三十年城广陵。汉元狩三年,更江都为广陵国。后汉为郡。三国时入吴,属徐州。(《吴志》:“五凤二年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广陵之入吴,当更在前,毋丘俭死於是年春,诸葛诞之死在后三年。)刘宋时立筛南兖州。梁末入北齐,改为东广州。归陈,复旧名。入周,又为吴州。隋开皇九年,始改为扬州。炀帝改为江都郡。唐武德九年,复为扬州。韩皋之时,距此不远。当叔夜时,魏之扬州正治寿春,吴及南朝之扬州则皆治建业也。故江左之广陵易称扬州,为时已晚;中原之扬州则本无广陵之称。皋以后世之地名,牵合古时之曲名。文人议论,多失於不契勘,诚有可笑者矣。(王明清《挥麈尾后录余话》载蔡京《保和殿曲宴记》云“御侍奏细乐,作《兰陵王》《扬州散》古调。”此所云《扬州散》,或即《广陵散》之异名。)
(四) 广陵舆止息本为二曲
? 韩皋云:“《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名。”(《大唐传载》引)
? 唐写本《碣石调谱》后记古曲名,以《广陵止息》一曲,《东武太山》一曲。唐李良辅吕卫撰谱,名《广陵止息谱》。
? 苏轼《书文选后》云:“中散作广陵散,一名《止息》。”(余萧客《文选纪闻》云:“按坡语本韩皋生。果尔,本赋不当连言《广陵止息》。”)
? 《琴史》袁准条云:“或传孝尼乃叔夜之甥,尝窃传其曲,谓之止息。”
? 《琴苑要录•善琴》篇载《止息序》曰:“《止息》者,《广陵散》也。”
? 元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云:“居士闲谈《止息》时。”
? 张云璈《选学胶言》云:“窃谓《广陵散》或系总名,不止已曲。叔夜傅元《琴赋》或双称《广陵止息》或单举《止息》。似《止息是《广陵散》之一曲。”
案叔夜赋称《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据李善注文知《东武》以下共为六曲。(《琴苑要录》引《琴书》,所列者并曲名,亦有《东武引》。)又注云:“马融覃思于《止息》。”则止息独为一曲,非合《广陵》而为名。故吕延济注云:“八者并曲名。”《玉海音乐》类引《琴赋》,亦注云:“八者并曲名。”《宋书•戴颙传》云“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颙衣野服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陈旸《乐书》卷一百四十一《琴调》记此事,而云:“其《游弦》《广陵》《止息》三调,皆与世异。”故知《宋书》三调云者,即指《游弦》《广陵》《止息》而言,非谓外此之琴调。则《广陵》与《止息》原为二调也。(《琴书•琴声经纬》云:“古人论琴声,有经,有纬,有纵。始息声,止息生,凡二十四声,为纵声也。”此止息则以声言之,非指曲名。)
明朱权《神奇秘谱》引《琴书》记袁孝尼窃听《广陵散》云:“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尼会《止息》之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
今所传《广陵散》谱,后续八段,其第一段即题曰《会止息意》。案会者合也。《广陵散》中,或本有《止息》之声,或叔夜加有此声而孝尼知之,或两者均无;而《止息》一操,孝尼所娴,其于叔夜所弹,未得后片,因自合《止息》之声,续成八拍。乃自唐以来,称《广陵散》者或直以《止息》名之。而诸谱所载曲名或曰《广陵散》或连《止息》为一称。(唐人以《东武太山》为一曲。《琴曲谱录序》亦云:“《东武太山操》仲尼制。”其误与此同。)韩皋遂云:“晋虽暴兴,终止息于此。”望文生训,最不可通。(《七修续稿》解为哀伤痛惜,亦谬。)至解扬为杨,更牵及永嘉;怪诞支离,益难致诘矣。
六、晋后广陵散之流传
《广陵散》实未尝绝,此前人所已言。如韩皋即听人弹《广陵散》者。又《琴史》称唐薛易简能弹《嵇康怨》等,凡杂调三百,大弄四十。则广陵一弄,当亦其所习者;特史未明著之耳。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婺洲浦江一士大夫家发地,得琴,长大,有断纹。绍兴间献之,为巨璫所阻,曰:‘此墟墓中物,岂宜进御府?’遂给还。其家至今宝之。声虽带浊,而以作《广陵》等大曲,弹愈久而声方出。”据此,知《广陵》一曲,宋代士大夫尚多弹习。今考由晋至清琴家之涉此曲者,虽神怪亦录之。
晋 袁准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袁氏世纪》云:“准字孝尼,陈郡阳夏人。父涣,魏郎中令。”又引荀绰《兖州记》云:“准有俊才,太始中为给事中。”《琴史》云:“或传孝尼乃叔夜之甥,尝窃传其曲,谓之止息。”《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云:“《广陵止息谱》一卷。”原释云:“唐吕渭撰。晋中散大夫嵇康作琴调《广陵散》。河东司户参军李良辅云:“袁孝尼窃听而写其声,后绝其傅。”良辅传洛阳僧思古,思古傅长安张老,遂著此谱。总三十三拍;渭又增为三十六拍。”《神奇秘谱》引《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琴苑要录•善琴篇》引《止息序》曰:“止息者,《广陵散》也。嵇叔夜思及幽冥,神授其弄。当时神约,不得人闻;若违此言,必将及祸。数年间,每於幽静山林无人之处,即鼓其曲。友生袁孝尼亦善鼓琴,愿一闻见,无由得之;遂诈卒。其母言曰:「念渠平生欲闻《广陵散》,竟不获而卒,及其死也,弹之可乎?」嵇感其言,却去诸人,取琴而弹。袁孝尼聪明特异,一闻而得。嵇果受戮,岂不神之神乎?传之於今,乃孝尼也。计四十一拍:五拍是序其事,亦诗之序也。十八拍,是其正也。又十八拍,契者合也,言合鬼神也。八拍,会止息意,绝也。寻其谱,弹其声,颇得大道之旨趣。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鬰慨慷,又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粗略言之,不能尽其美也。
宋 戴颐 见前
梁 贺思令 《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九及八百十四引《世说》云:“会稽贺思令善弹琴。尝夜在月中坐,临风鸣弦。忽有一人形貌甚伟,著械,有惨色,在中庭称善。便与共语;自云是嵇中散。谓贺云:‘卿手下极快,但於古法未备。’因授与《广陵散》,遂传之於今不绝。”《太平广记》三百二十四引《幽冥录》与此同。
唐 王绩 绩有古意诗云:“幽入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世无锺子期,谁知心所属。”
李良辅 撰《广陵止息谱》一卷,见《新唐志》。
僧思古 见前。
张老 见前。
吕渭 撰《广陵止息谱》一卷,见《新唐志》。渭字君载,河中人,两唐书有传。《宋志》注云:“渭一作滨。”
李约 撰《琴调广陵谱》一卷,见《宋志》。约,唐代人,勉之子。
陈康 《琴史》云:“陈康字安道,笃好雅琴,名闻上国。所制调弄,缀成编集。”尝自敍云:‘余学琴虽因师启声,后乃自悟。’徧寻正声,九弄,广陵散,二胡笳,可谓古风不泯之声也。”
孙希裕 《琴史》云:“损希裕字伟卿。博精杂弄,以授陈拙。唯不传广陵散。拙以谱求诲,希裕焚之,曰:‘广陵散乃嵇叔夜愤叹之辞。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
梅复元 见后。
陈拙 《琴史》云:“陈拙字大巧,长安人也。受《南风》《避春》《文王操》《凤归林》於孙希裕;传《秋思》於张峦;举《止息》于梅复元。”
王氏女 顾况王氏《广陵散记》云:“琅邪王淹兄女未笄,忽弹此曲。不从地出,不从天降,如有宗师存焉。意者,虚寂之中,有宰察之神司其妙,有以授王女。”
李老 《灯下闲谈》云:“青社李老善鼓琴,自言得嵇康之妙。咸通十五年,秋七月十八日,早自城北别业宿,行草莽间,误堕大枯井中。见一石窍,可通身而入。遂伛偻而前,来百步,窍广身舒。约二十余里,出洞门。洞外有石桥宝阁。瞻视阁内,见一道士凭几搘颐,旁又有捧琴执簿者。李君乃稽首拜折而坐。因顾侍者度琴而弹之;李君乃奏广陵散曲。道士曰:‘尔之制也。’李曰:‘晋嵇叔夜感鬼神所传。’道士曰:‘感鬼神非也,此自构神思也。尔以业障,不暇忆故事;叔夜即尔亡来之身。’”
王敬傲 《太平广记》二百三引《耳目记》云:“唐乾符之际,有前翰林待诏王敬傲,长安人。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适於道观中舆敬傲相遇。又有李处士,亦善抚琴,山甫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清韵古,感动神爽。别弹一曲,坐客弥加悚敬,非寻常之品调。山甫问曰:‘向来所操者何曲?他处未之有也。’王生曰:‘嵇中散所受伶伦之曲,人皆谓绝於洛阳东市,而不知有传者。余得自先人,名之曰广陵散也。’山甫早疑其音韵殆似神工;又见王生之说,即知古之广陵散或传於世矣。由是李公常目待诏为王中散也。”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云:“唐乾符间,待诏王邀为李山甫鼓之。”案楼钥云:“韩文公《听颖师弹琴》诗为《广陵散》作。”见后附录。
宋 真上人 范仲淹《听真上人琴歌》:“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舜无为。为我试弹广陵散,鬼物悲哀晋方乱。”
昭旷 《春渚纪闻•辨广陵散》云:“政和五年,二月十五日,乌戍小隐,听昭旷道人弹此曲,音节殊妙有以感动坐人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云:“钱塘僧净晖字昭旷,学琴於僧则完全仲,遂造精妙,得古人之意。宣和间,久居中都,出入贵人之门。”
黄仲玄 徐照有《夜听黄仲玄弹广陵散诗》,见后。
卢子嘉 王明之 楼钥 楼钥《弹广陵散书赠王明之》云:“少而好琴,得广陵散于卢子嘉,鼓之不厌。然此曲小序为一曲权舆,声乃发於五六弦间,疑若不称。屡以叩人,无能知者。王明之精於琴,为余作此小序,独起以泼攦,雍容数声,然后如旧谱。闻而欣然,遂亟传之。”
金 张研 张器之 苗秀实 苗兰 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云:“近代大定间,汴梁留后完颜光禄者,命士人张研一弹之。泰和间,待诏张器之亦弹此曲。每至《沈思》《峻迹》二篇缓弹之;节奏支离,未尽其善。独栖岩老人混而为一,士大夫服其精妙。其子兰亦得凄岩之道意焉。”案苗秀实号栖岩老人,楚材之师。
元 耶律楚材 《湛然居士集》有《广陵散》之诗二首,见后。
明 朱权 即宁献王,太祖第十七子。晚年自号臞仙。撰《神奇秘谱》三卷,中有《广陵散谱》。又尝体《广陵散》及《凤凰来仪》二曲之意而作《秋鸿操》,见杨西峰《琴谱大全》。
王世相 字季隣,蒲州人。官延川知县。撰《广陵秘谱》一卷,见明焦竑《国史•经籍志》。
张鲲 撰《风宣玄品》十卷,中有《广陵散谱》。详后。
清 孔兴诱 字起正,号秀子,曲阜人。官即墨训导。撰《琴苑心传全编》二十卷,中有《广陵散谱》。详后。
蔡瑸 《梅里志》云:“蔡瑸字玉宝,海盐人。幼举琴於师,不一二操,辄尽其妙。余皆其所自得,而《广陵散》为最著。”
先机老人 见后。
问樵 见后。
秦维瀚 字延青,广陵人。撰《蕉庵琴谱》四卷,中有《广陵散》谱。详后。其自序云:“余师问樵先生,方外之有道者也。尝受琴於先机老人,尽得其传。兹谱之辑,不过追述师承。”
张孔山 号半髯道人,青城山道士。尝译《琴苑•广陵散谱》。详后。
唐彝铭 字松仙,邠州人,官泸州日,尝延张孔山道士於署,共搜诸家琴谱,为《天闻阁琴谱》十六卷,中有《广陵散》谱序及跋。详后。
七 、广陵散谱
《通志•乐略》琴操五十七曲《广陵散》注云:“嵇康死后,此曲遂绝。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出新声也。”案叔夜所弹,孝尼尚未得其全;从实论之,即谓为绝可矣。虽然,此惟叔夜之家法绝耳。至《广陵散谱》,则仍历代相传。虽多别出新声,不能一致,然未必全违原意也。今就载籍考之如下:
? 《新唐书•艺文志》有吕渭《广陵止息谱》一卷,李良辅《广陵止息谱》一卷。
? 《通志•艺文》略同。
? 《玉海音乐类云:“吕渭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各一卷。
? 《宋史•艺文志》惟吕渭谱。
? 《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惟吕渭谱。四库馆辑本《崇文总目》於吕谓谱下引《永乐大典》云:‘李良辅《广陵止息谱》一卷,崇文总目阙。’案观《通考》所引原释,(见前。)知吕谱固由李谱而来,似后人合二书为一矣。”
? 《乐府诗集》卷五十六《胡笳十八拍》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下引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曰:“契者,明会合之至,理殷勤之余也。”又见《能改斋漫录》。
? 《琴苑要录•善琴篇》引《止息序》。(见前。)疑即李良辅谱序。
? 《宋史•艺文志》有李约《琴调•广陵谱》一卷。
?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有《止息谱》。无撰人,无卷数。
? 宋楼钥《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云:“比见周待制清真序石函中谱,叹味不已。文思许尚之中行云:‘家有此本。’后自武昌录寄。 正声第一拍名《取韩相》,第十三拍名《别姊》。 又一本,序五拍亦有名,第一拍名《井里》。” 此《石函广陵散谱》,据楼氏言,知为三十六拍,而序五拍无名。至所称又一本,则与今传臞仙之谱似同。
? 明朱睦栔《万卷堂书目》有臞仙《神奇秘谱》三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及《明史•艺文志》题宁献王。此书成於洪熙二年,今尚存。上卷《太古神品》中有慢商调《广陵散谱》。今节录其注文并拍名如下:
广陵散小序三段 大序五段 正声十八段 乱声十段 后序八段
臞仙曰:“《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余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仅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开指
小序
止息
一 二 三
大序
井里 第一 申诚 第二 顺物 第三
因时 第四 干时 第五
正声 、
取韩 第一 呼幽 第二 亡身 第三
作气 第四 含志 第五 沈思 第六
返魂 第七 徇物(一名移灯就坐。) 第八
冲冠 第九 长虹 第十 寒风 第十一
发怒 第十二 烈妇 第十三 收义 第十四
扬名 第十五 含光 第十六 沈名 第十七
投剑 第十八
乱声
峻迹 第一 守质 第二 归政 第三
誓毕 第四 终思 第五 同志 第六
用事 第七 辞乡 第八 气冲 第九
微行 第十
后序
会止息意 第一 意绝 第二 悲志 第三
叹息 第四 长吁 第五 伤感 第六
恨愤 第七 亡计 第八
郎瑛《七修续稿》云:“嘉靖己巳,宿尚书,顾东桥书室,见有《神奇秘谱》三卷,乃臞仙所纂。首列《广陵散》,共该四十四拍。” 案谱共四十五拍,而郎氏云四十四拍者,当除开指一段计之。清程允基《诚一堂琴谈》亦云:“《广陵散》小序三段,本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又袁孝尼续后八段。”又《七修续稿》所引拍名作收人、讐毕、辞卿、气衔,当为刻木之误。
? 《国史•经籍志》有王世相《广陵秘谱》一卷。《万卷堂书目》同。此书今不存。
? 《千顷堂书目》有张鲲《风宣玄品》十卷•《天闻阁琴谱名录》作《风云玄品》。误。
此书为徽藩刻,今存,中有《广陵散谱》。其题名及拍数,皆舆《神奇秘谱》全同。惟行式微殊,所用减字较简,(如“末”作“木”,“引”作“弓”,“童”“立”,“今”作“う”,“却”作“卩”等甚多。)又指法徽分颇有误处。此书成於嘉靖十八年,当必采自《神奇秘谱》者也。民国十六年,《桐乡冯水辑》出重刊,今通行。杨宗稷《琴镜续》亦转载之,并解其指法。
? 孔兴诱《琴苑心传》,康熙九年刻成。此书今当有存者。孙宝《琴学秘谱》云:“武林王氏浦城祝氏收藏。”书中有《广陵散谱》。唐彝铭尝为作序跋,又引列拍名目录,载入《天闻闻琴谱》中。今节录如下:
广陵散拍名目录(凡四十三段。慢二弦一徽与一弦同声。
开指(小序。) 止息(大序。) 井里(第一。)
申诚(第二。) 顺物(第三。) 因时(第四。)
干时(第五。) 取韩(一拍。以下正声。)呼幽(二拍。)
亡身(三拍。) 作气(四拍。) 含志(五拍。)
沈思(六拍。) 返魂(七拍。) 狥物(八拍。一名移灯就坐。)
冲冠(九拍。) 长虹(十拍。) 寒风(十一拍。)
发怒(十二拍。) 烈妇(十三拍。) 收义(十四拍。)
扬名(十五拍。) 分光(十六拍。) 沈名(十七拍。)
投剑(十八拍。) 峻迹(一拍。以下乱声。)守质(二拍。)
归政(三拍。) 誓毕(四拍。) 终思(五拍。)
同志(六拍。) 用事(七拍。) 辞乡(八拍。)
气冲(九拍。) 微行(十拍。) 会止息意(一拍。以下为袁孝尼所续。)
意绝(二拍。) 悲志(三拍。) 叹息(四拍。)
长吁(五拍。) 伤成(六拍。) 愤恨(七拍。)
亡计(八拍。)
观操之命名,必有词焉。中散秘而不传,其意概可见矣。谱出《琴苑》,指法甚古,令人难以操摹。半髯道人译以今谱。据云弹之不吉,旋即弃去;故未收入。书曰:“神人以和。”《广陵散》之见绝於世,良有以夫。
操见孔氏《琴苑》,他谱无传,指法甚古。第原刻似非善本,不无鲁鱼之叹。而入手数段,变音悖谬,吟猱支离,且节奏嫌於太急,知为传者之误。并按谱中题目命义,及先后次序,疑有文词,故不敢轻易一字。适友人从旧书坊中得抄本乐章一卷,卷末附琴操九拍,未得何名。嘱予抚之,乃《广陵散》也。噫,殆神拨欤,抑物聚於所好耶?因澄心追摹;较之《琴苑》,指法节奏详明,而音韵亦复条畅。遂将通谱参阅,校正详释,使学者易於辨识,不至以讹傅讹;庶足以慰前贤作述之苦心,释千古不传之余憾矣。未知中散大夫许我否耶?元耶律楚材《广陵散诗》,曲尽神致。后之览者,不独知此操之出处神奇;叔夜忠愤之怀,亦毅然可想。学者须三复此诗;则指法节奏之妙,虽不能得其真传,而悲慨浩叹之情,亦当会其神於万一。
案《琴苑》之谱,以开指为小序,《止息》为大序。《井里》以下五段,仅标第一第二,於义无所承。当必《止息》为小序,《井里》以下五段为大序,如《风宣玄品》之谱。又彼谱《止息》三段,此谱仅一段,故总四十三段也。唐氏谓其入手数段变音悖谬,吟猱支离,且节奏嫌於太急。则知拍名及谱、皆传者之误矣。唐氏校正《琴苑》之《广陵散谱》,因感於古凶之说,故未取入《天闻阁琴谱》中,仅存其拍名目录,及自作序跋二篇。又其序之前片尝引臞仙之言,(见前。)而其所据之谱,乃出於《琴苑》。亦不引《风宣玄品》,想由未尝见耶。至半髯道人所译之谱,则不知尚有传本否也。
? 秦维瀚《蕉庵琴谱》,同治七年刻成。中有《广陵散谱》,慢商调,凡十段。秦氏受琴於问樵。此谱虽节奏清刚,然无拍名,亦不著其来源,当为后世所拟。
此外臞仙注中所称之另一谱,唐彝铭跋小所称九拍之谱,其内容及来源均无从知。
又清周显祖跋《塞上鸿》云:“余所获旧本秘钞《广陵散》,小序《止息》至后序,凡四十六殴。调长未及细释。”(见《琴谱谱声》。)比较《神奇秘谱》之谱多一段。钞本《操缦指诀•古杂操类•广陵散》下注云:“六十段。”此不知所据何谱。
八 、臞仙谱之时代
《神奇秘谱》中之《广陵散》谱,据臞仙言,传自隋宫,历唐至宋。宋楼钥诗引取《韩相》《别姊》《井里》之拍名。徐照诗亦引《投剑》《冲冠》之拍名。元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引《亡身》《别姊》《冲冠》《投剑》《呼幽》《长虹》《发怒》《寒风》《峻迹》之拍名。又云:“三引入五序,始作意如翕。”(三引五序,当小序三段,大序五段。)观其题名及组织,与《神奇秘谱》之谱略同,惟次序有异。(案楼氏所见之本与耶律氏所用之本,其次序均异。)
? 楼氏云:“小序为一曲权舆,声乃发于五六弦间。”
《神奇秘谱》小序之声正同。谱中正声末段为《投剑》,入手泛音止后,有三按声:即名指跪按六弦四徽五分,取一勾声;大指罨四徽;即刻剔出。共三声。
? 杨宗稷《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云:“用力剔出,恰舆耶律晋卿诗‘投剑声如掷’掷字相合。”
? 《梦溪笔谈》卷十七云:“或云:尝有人观《画弹琴图》,曰:‘此弹《广陵散》也。’一此或可信。《广陵散》中有数声,他曲皆无,如拨攦声之类是也。”(按米芾《画史》云:“张兟处见唐画《嵇康广陵散》。”沈氏所纪,不知即此画否。)
拨攦之声,《神奇秘谱》亦然。
然则《广陵散》之谱,在隋、唐、宋、元、明间,其组织声调,大略如此矣。虽然,此特言其内容之大略耳。至於此谱之构成,则未必能早也。
? 冯水重刻《广陵散谱序》云:“臞仙谱作於永乐。既云传自隋宫,当必有据。更证以晋卿之诗,至近亦唐宋谱也。”
? 杨宗稷《广陵散古减字指法解》云“琴曲减字谱,相传为曹柔作。曹柔谱不可见。此外宋人谱仅有姜白石一小曲。明人琴谱,则皆减字。自臞仙《神奇秘谱》以后,愈出愈精;至於《自远堂》而写法完备。《广陵散》减字尚不如《神奇秘谱》之精,当为宋元人作。”
案《广陵散》虽为减字谱,而在《神奇秘谱》中,《广陵散》与《流水》《白雪》等曲,其字均较余曲为繁。固知必为明代以前之谱,而臞仙录之者也。然吕渭谱为三十六拍,楼钥所称《石函广陵散谱》亦三十六拍。今谱则四十五拍,与唐及北宋所传固殊矣。
? 《琴苑要录•善琴篇》引《止息序》云;“计四十一拍:五拍是序其事,亦诗之序也。十八拍,是其正也。又十拍。(案原钞作“又十八拍”,不符四十一拍之数,八字当必误多者。)契者,合也。(案契字上必有脱句。)言合鬼神也。八拍会《止息》意绝也。”(全文见前。)
? 《神奇秘谱》引《琴书》云:“孝尼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尼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全文见前。)
《天闻阁琴谱•广陵散序》引《琴记》亦同。据《止息序》所言,四十一拍而外,未有小序。据《琴书》所言,四十一拍而外,其序引世亦罕闻。亦未明大序之外,更有小序也。今谱大序、正声、乱声,并后八拍,已足四十一拍矣。又有小序三段,俱名止息。此必后人加名,欲使与后序《会止息意》相应耳。(案吕渭尝加三拍。伹其时所加必非小序,更不当即名《止息》。)原谱纵应有序,亦未必有大小与后之分也。又所谓《会止息意》者,谓《广陵散》曲后八拍之声,皆由《止息》一曲推来。(详前。)此八拍当总於一名,故《止息序》云:“八拍《会止息意》,绝也。”今谱於后八段中,以第一段题筋《会止息意》,次段题为《意绝》。余段又各有其名,叹吁伤愤,淆然杂陈,误矣。又据《止息序》所言,则五拍为序,十八拍为正声,十拍为契声,八拍为乱声。(会《止息》意而成。)
? 《乐府诗集•胡笳十八拍下》云:“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曰:‘契者,明会合之至,理殷勤之余也。’”(吴曾能《改斋漫录》胡茄十八拍条亦引此。)
亦有契声之证。今谱则十拍为乱声,八拍为后序,亦误也。《琴书》不知是否即《琴苑要录》中所引者。《琴苑要录》所引,多北宋以前之书,故《止息序》即非李良辅原序,亦必唐或五代之谱序,而今谱又与之殊矣。
? 楼钥《赠王明之》云:“此曲多泼攦声,盖他曲所无者。二序正声乱声,或以此始,皆以此终。”
今谱各段,则不必皆以此终也。
? 楼氏《谢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后跋云:“正声第一拍名取韩相,第十三拍名别姊。”
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称琴谱有《井里》《别姊》《辞乡》《报义》《取韩》《投剑》之类。今谱《取韩相》作《取韩》;有《烈妇》《收义》之题,而无《别姊》《报义》之题;《辞乡》亦远在《取韩》之后。(案谱中各段皆以两字为题,则作《取韩》自合;《取韩》即《取韩相》也。惟《烈妇》《收义》当作《别姊》《报义》,更合於事序;又《辞乡》亦当在《取韩》之前。盖此曲固讬於聂政之事者也。)序又谓栖岩老人混《沈思》《峻迹》二篇为
一。今谱则二段相去甚远也。至其余拍名次序,今谱皆不如耶律诗序所称之合。然则今谱之构成,当在元代无疑矣。原谱当如唐代张老所传,总三十三拍。序五拍,正声十八拍,契声十拍。至《会止息意》之八拍,为袁孝尼所加。而唐谱未用小序之三拍,则吕渭所加。此三十六拍,即北宋所传之《石函广陵散谱》,为较近於真。故楼钥诗云:“按拍三十六,大同小有异。此即名《止息》,八拍信为赘。”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